如果你想弄清楚某个人到底在说什么,有哪些衡量的标准能够进行有效推断?这篇文章,将会介绍九种思考标准,让你看问题更加透彻。
文章目录
一、清晰性——「将不清晰的思维转换成清晰的思维」
如果一个陈述不够清晰,那么我们就无从判断它是否准确或关联,因此就无法展开任何讨论。比如,「我现在不喜欢我的工作,我该不该离职?」这个陈述并不清晰,不喜欢的是工作氛围、还是工作待遇、还是工作的具体内容?不同的陈述,可能存在不同的含义。为了充分界定这个问题,我们就需要对提问者在问这个问题时所考虑的那个所谓“问题”是什么有一个更清楚的理解。
围绕清晰性的问题包括:
1、你能就那一点作详细阐述吗?
2、你能换个方式来表述那一点吗?
3、你能给我一个解释说明吗?
4、你能给我举个例子吗?
5、请让我用自己的语言陈述我对你刚才所说内容的理解,我是否弄清了你的意思?
二、准确性——「识别不准确的陈述」
要准确地陈述就意味着要按照某事物本来的面貌呈现它。人们经常不按照与某事物本来面貌一致的方式呈现或描述一些事情,特别是当他们的描述涉及重大利益的时候更是如此。
比如,一个广告说「我们的水100%纯净」。而实际上,水中含有微量的氯和铅之类的化学物质,这个广告便是不准确的。当全麦粉已经被漂白和增性,并且用其做出的面包含有多种添加剂的时候,如果广告商说「这种面包的成分为100%的全麦粉」,这个广告也是不准确的。
围绕如何进行更准确思维的问题包括:
1、它真的真实吗?
2、我们该如何检查它是否准确?
3、我们该如何探寻它是否真实?
三、精确性——「识别什么时候需要精确性」
一个陈述可以既清楚又准确,但是不够精准。比如,「你的行李箱超重了,要额外支付费用」,这样的陈述虽清楚(行李箱重量)、准确(事实:超重),但不够精确(超重多少呢?)。做到精确就是为某人准确地理解某陈述是什么意思提供所需的细节。然而有些情境是不需要提供细节的。比如你生病了,要去看医生,医生不会讲「每天服用1.4876946的抗生素两次」,这种具体的程度或精确的水平可能超过该情境中所使用的程度。然而,在很多情境中,详细具体对于良好的思维很重要。假如你的朋友存在财务问题,并问你「面对我的境况,我该怎么办?」在这种情况下,你一定需要他更精确的情况表述,在不完全具体的情况下,你是帮不到他的。对于识别什么时候需要精确性这个问题,首先界定一个情境,在这个情境中,细节和具体程度是重要的(比如,在购买一栋房屋、一台电脑或一辆汽车时);其次,界定在这一情境中你没有获得进行良好思维所需的细节可能会产生怎样的消极后果。
围绕让思维变得更精准的问题包括:
1、你能否提供进一步的细节?
2、你能够更具体一些?
四、关联性——「识别不相关的陈述」
一个陈述可能清晰、准确且精确,但是却和问题或议题无关。比如,你的同事向你抱怨「我每天真的非常努力工作了,早晨5点起床,晚上10点才下班,但是我工资还是一点也没涨。」因为上下班时间,并不能代表努力程度,努力程度与工资水平也没有直接的关联性。
围绕关联性的问题包括:
1、这一观念与问题产生联系的方式是什么?
2、那些问题如何与议题有关?
3、这一观念如何与其他观念相关?
4、你的问题如何与我们正在处理的议题相关?
五、深度——「识别肤浅的途径」
一个陈述可以清晰、准确、精确且具有关联性,但是却肤浅——即缺乏深度。假如你被问到,「个体如何应对未来公司的变革以及不确定性?」你回答到,「把个人能力提升到你的竞争环境中不可替代的程度。」这个回答是清楚、准确、精确且具有关联性的。但是,它缺乏深度,它没有涉及问题的历史、经济、政治、心理学以及人们生理上的掌控等方面。
围绕思想深度的问题如下所示:
1、你的回答与问题复杂性的对应程度如何?
2、你如何考虑问题中的各种难题?
3、你如何处理问题中最重要的各种因素?
六、广度——「对相关议题进行广泛的思考」
一条推理可能清晰、准确、精确、关联且有深度,但是缺乏广度。当我们从每一个与当下议题关联的视角对议题予以考虑时,我们就用了一种宽广的方式进行思维。比如,假设你必须要开着电视才能睡着,而你的配偶开着电视睡不着。那么,现在需要讨论的问题是,「在你和你的配偶要睡觉的时候,你应该开电视吗?」在这种情况下,你很容易会将自己的“需求”合理化,以使得每天晚上在要睡觉的时候都能开着电视。如果你能认识到配偶的观点,当你接受Ta的思维方式,对其真正理解的时候——你将对这一议题有非常广泛的思维。尝试陈述并详细阐述每一方的观点,清晰客观地阐述每一个观点,并且不要考虑自己的个人观点,用这种方式就是在对问题进行广泛的思考。
围绕做出更具广度思维的问题包括:
1、我们是否需要考虑另一个观点?
2、是否存在看待这一问题的不同方式?
3、从保守的立场来看它会怎么样?
4、从……立场来看会怎么样?
七、逻辑性——「识别非逻辑思维」
当我们思考的时候,我们将大量的思想按照某种秩序放在一起。当我们的思想组合是相互支持且有意义时,思维就是符合逻辑的;当这些组合并不相互支持,且在某种意义上相互矛盾时,这种组合就是非逻辑的。假设,你知道有个人有心脏病,而他的医生告诉他必须小心饮食。而这个病人自己断定他吃什么东西其实与病情并没什么关系。鉴于这一证据,他的断定是不符合逻辑、讲不通的。
围绕让思维更具逻辑性的问题包括:
1、所有的这些放在一起符合逻辑吗?
2、这些真的讲得通吗?
3、这些都能根据你所说的得出吗?
4、这些东西如何能根据证据推导得出?
5、之前你用的是这些,现在你说的是那些,我不能理解两者如何同时为真。
八、重要性——「围绕重要的事情思考」
当我们针对各种议题进行推理的时候,我们需要聚焦于我们推理中最重要的信息(与议题相关联),并考虑最重要的观念和概念。我们的思考失败,非常多的情况下都是因为我们认识不到,并不是所有的观念都是同等重要的。基于类似的原因,我们经常没能问出最重要的问题,而是仅仅局限于那些表面问题和无足轻重的问题,并从这些问题出发进行思考。比如,大学中很少有学生会围绕诸如此类的重要问题展开思考,「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是什么意思?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该怎么做?」反之,学生们倾向于对诸如这样的问题展开思考:「要在这门课中得‘A’我该怎么做?这篇论文该写多少页?我该做些什么以迎合这位教授?」
围绕做出更具重要性思维的问题包括:
1、针对这一议题,我们需要的最重要的信息是什么?
2、在某背景中,为何那个事实显得很重要?
3、这些问题中哪些问题是最重要的?
4、这些观念或概念中哪些是最重要的?
九、公平性——「你一直公平吗?」
当我们想要弄清楚问题的时候,我们希望确保我们的思维是公正的。要做到公平公正,就是在给定的情境中公平地思考。我们经常用一种不公正的方式运用概念,以图操纵他人,使得我们能得到我们想要的,即使我们得到它会伤害别人也是如此。而且,我们常作出不公正的假设,给出未获支持的事实,这些都将导致我们作出错误的推断。比如,你看到自己的对象在吃很大一碗饭,出于健康考虑,等Ta吃了一半你就果断不让Ta继续吃了;但是,轮到自己饿了时,如果Ta也是出于同样考虑让你不要继续暴吃,你可能会很生气,你会觉得自己只是饿了而已,又不是天天这样,为什么要管自己,为什么不让自己吃爽快。所以,公平性是一个重要的思维标准。因为它强迫我们看到,我们是如何扭曲自己的思维,以实现我们自利性的目标的(或看到他人是如何扭曲他们的思维,以实现他们自利的目标)。
围绕确保思维具有公平性的问题包括:
1、对于给出的证据,我的思维公平公正吗?
2、我将那些别人在这一情境中可能会增加其权重的证据考虑在内了吗?
3、这些预设公正吗?
4、鉴于我行为的意涵,我的目的公平吗?
5、我定位这一问题的方式公平吗?或者说我的私人利益有没有让我考虑不到问题中的其他观点?
6、我所用的概念公平公正吗?或者说我有没有用一些不公平的概念以图操纵某些人(以及获取我想得到的私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