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标题:《这个北方大省,把“算电协同”玩明白了》
最近几年,受云计算、AI 以及数字化转型的带动,数据中心的建设需求急剧增长。全国各地,都在积极建设数据中心,进行算力资源储备。
为了防止无序建设,国家提出了“东数西算”战略,圈定了 8 个核心枢纽,进行宏观布局。
简单来说,就是如果要新建大中型数据中心,都必须尽量往 8 个核心枢纽建。别的地方,一般不给建。
“东数西算”,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为了追求最低成本的算力。利用西部地区丰富的能源资源,支撑东部地区的算力需求。
那么,作为各省份地方来说,为什么要积极争取成为核心枢纽呢?数据中心对当地的就业带动并不明显(不像制造业工厂)。难道,只是为了卖电费?卖地皮?
█ 内蒙古,全面拥抱数据中心
内蒙古自治区,就是“东数西算”8 个核心枢纽之一。对于刚才的问题,他们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作为中国北方的一个边境大省,内蒙古给人的印象,就是面积大、草原多、沙漠多。
这里东西长约 2400 公里,南北最大跨度 1700 多公里,总面积 118.3 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 12.3%。
在以前,内蒙古属于典型的经济落后地区,以畜牧业为主,生活条件艰苦,是知青们上山下乡进行支援和锻炼的主要目的地。
后来,因为矿产资源丰富,采矿业迅速崛起,带动了一些产业和经济增长。
最近十余年,数据中心概念崛起后,内蒙古敏锐地发现了其中的产业机会,也意识到自身在这个产业上的优势,予以大力投入。
对于内蒙古的数据中心产业聚集地,大家最为熟悉的,可能是乌兰察布。
乌兰察布,在蒙古语中的意思为红色的山口。它地处阴山与燕山山脉的交汇处,距离张家口 140 公里,距离北京也只有 300 公里,是京津冀地区与西部北部地区连接的重要交通要道。
作为山口,它的优势就在于风大,气温低(全年平均气温只有 4.3℃)。所以,特别适合建设数据中心,可以实现全风冷散热。
自 2013 年以来,乌兰察布已经落地华为、阿里巴巴、苹果、快手、优刻得等 30 多个数据中心项目,总投资额突破 1000 亿元,签约机架规模约超 100 万架。
乌兰察布再往西 100 公里,就是呼和浩特。
呼和浩特北边是绵延不绝的阴山山脉。所以,只能往南边发展。在南边 20 公里,就是号称中国云谷的和林格尔新区。
相比乌兰察布,和林格尔的数据中心集群规模,也丝毫不逊色。两个地方的区别在于,乌兰察布的互联网公司数据中心较多,而和林格尔,以国企央企、金融企业、运营商的数据中心为主。
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都在这里建立了大型数据中心,已经形成了金融行业数据中心集聚。
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华为、阿里、东方国信等企业,以及中国气象局等国家有关部门,也在这里有所布局。
截至目前,和林格尔新区的服务器装机能力超过 150 万台,算力总规模达到 2.4 万 P,其中智能算力 2.18 万 P,占比高达 91%。
前面说了,数据中心并不像工厂,能够直接带动就业。而且它输出的是虚拟的算力,也不是货物,在税收上也难以带来直接回报。那么,当地这么努力地建设数据中心集群,意义何在?只是单纯服务于全国算力大局吗?
当然不是的。
数据中心虽然不能带动直接就业和税收,但是,可以间接带动啊。
当地在建设数据中心集群的同时,也重点打造 ict 产业链。
在产业上游,他们努力发展集成电路和电子信息相关制造业,先后引进了中核同方服务器、超聚变服务器、乐讯服务器、三诺中兴服务器、国电南自高低压配电柜、云储新能源设备、天海流体智能节能泵阀、显鸿 SMT 贴片生产、西安交大“光栅”研发生产、华勤在线等项目。
数据中心所需要的算力设备,直接在当地生产制造。数据中心的设计和施工企业,当地也有。
在产业下游,他们建设了运营运维基地、数据处理交易基地、AI 训练推理基地、信创适配基地,发展衍生出更多的服务产业。
这些围绕数据中心的产业链,是完全可以带动当地就业和纳税的,也有利于传统产业向高端制造业转型。
█ 数据中心的“天选之地”
故事到这里,并没有结束。
前面提到,数据中心的核心,在于电价。说白了,全国各地(乃至全球各地)建设数据中心,除了考虑环境温度之外,就是比拼电价。
而内蒙古的电价,实在是太便宜了!
我们居民用电的电费标准大约 0.56-0.62 元 / 度,商业用电大约是 0.5-1.25 元 / 度。一直以来,东北、贵州等地区招商引资数据中心,电费能到 0.4 元 / 度左右。如果补贴得比较狠,也许能勉强压到 0.4 元以内。
但是,2024 年 8 月 1 日,《公平竞争审查条例》正式施行。《条例》明确规定,没有法律、行政法规依据或者未经国务院批准,不得给予特定经营者税收优惠,不得给予特定经营者选择性、差异化的财政奖励或者补贴。
这意味着,电费都将以统一的标准进行结算。这些地区的电费优势,一下子就没有了。
But,内蒙古的电费,仍然能做到 0.3 元 / 度多。
为什么呢?因为内蒙古的电网,是地方独立经营的。
大家都知道国内有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其实,我们一共有 3 家电网公司。第三家,就是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直属于内蒙古自治区。这个电费标准,就有很大的灵活空间了。
之所以大量的数据中心建设在内蒙古,是因为内蒙古几乎占据了数据中心所需的所有先天条件。
第一,平均气温低。一年的大部分时间里,采用自然风冷就可以解决散热问题,降低 PUE 值,减少能耗。
第二,电价便宜,这个是最重要的。(待会还要细说。)
第三,地广人稀,土地资源丰富,地价也便宜。
第四,离经济发达地区非常近,可以满足数据传输时延的要求。内蒙古的算力主要供给方向,就是京津冀地区。
集众多优势于一身,内蒙古绝对是数据中心的“天选之地”。
█ 内蒙古,电费为什么这么便宜?
内蒙古的电价便宜,也有几方面的原因。
首先,他们煤矿多。
以鄂尔多斯为例。这个城市是个典型的资源型城市,主要资源类型可以归纳为四个字 ——“羊,煤、土、气”(扬眉吐气的谐音,分别指羊绒、煤矿、稀土、天然气)。
他们的煤矿资源非常丰富,也一直用来发电。之所以内蒙古电力独此一家,也和当地煤矿资源丰富有关系。
其次,他们绿电发展速度,非常迅猛。
内蒙古有很多的沙戈荒(沙漠、戈壁、荒漠)地区。这些地区,既要防沙治沙,却无法产生价值。现在,当地政府在这些地区建设了大量的光伏项目、风电项目以及光热项目,充分利用了土地和光照资源。
位于库布齐沙漠的“光伏长城”,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这条“光伏长城”是库布其南部基地项目、中北部基地项目、达拉特光伏基地项目等多个光伏项目组成的区域,装机容量超过 1 亿千瓦。这里输出的绿电,能够直达京津冀、长三角。
围绕光伏项目,他们采用的也是产业链思路。在包头等地,投资建设了全球产业规模最大、产业链最完整、配套率最高的万亿级晶硅光伏产业集群,不仅满足了本地的光伏采购需求,也远销全球。
内蒙古当地的光伏板,不仅能够产生电力,也能够保护环境。
在光伏板下,可以养羊养鸡,发展畜牧业。可以种植优质牧草或四翅滨藜、甘草、马铃薯等经济性作物,发展现代农业。这些做法,帮助实现了防沙治沙、生态修复。
按当地的说法,通过建设光伏,实现了“光进沙退”。
绿色电力的蓬勃发展,和国家的战略目标是一致的。
2024 年 7 月 23 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国家数据局四部委联合印发《数据中心绿色低碳发展专项行动计划》。
计划中要求,引导新建数据中心与可再生能源发电等协同布局。鼓励数据中心通过参与绿电绿证交易等方式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率。鼓励有关地区探索开展数据中心绿电直供。
内蒙古当地数据中心集群的绿电比例,已经走在了全国前列。前面说到的和林格尔新区,目前已投入运营的数据中心绿电使用比例已经超过 80%。
█ 算电协同,前景广阔
说到这里,我们要回到文章标题 —— 算电协同。
算电协同,说白了,就是“算优化电,电支撑算”。
算优化电,是指算力赋能电力的数字化、智能化发展。通过算力,实现电力网的调度效率提升。这个小枣君以往的文章,讲智慧电力,介绍过很多。
电支撑算,更容易理解,是指依据电力网布局来建设算力网络,把数据中心这样的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在电力(绿电)资源丰富的地方。
地方政府发展经济,核心思路是“扬长避短”,充分利用本地优势,发展高附加值的产业。
内蒙古如果只靠“养羊”和“卖煤”,是很难形成长期可持续化发展的。数据中心产业的出现,是摆在他们面前的一个重要产业转型机遇。
直接卖煤,不仅污染环境,煤的价格也会随市场波动,时好时坏。
建火力电站,烧煤,把煤变成电。运输成本节约了,资源变成了能源,以能源来交易,获得回报。
再进一步,直接把“用电大户”建设在当地,把“瓦特”变成“比特”,又实现了升级。它产生的价值更大,回报更丰厚。围绕数据中心,还可以发展上下游配套产业链,相当于引进了高端制造业,可以带动就业和税收。
在煤电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光伏、风电项目,提升绿电比例,属于“既治标,又治本”。而且,还能够实现防沙治沙,生态修复,打造“绿水青山”。
不管怎么算,对于内蒙古来说,都是稳赚不赔。这是一个正确的发展方向,一定会给当地带来丰厚的投资回报。
█ 最后的话
最近这一年,小枣君走访了全国多个省市,见证了各地基于自身优势,探索产业升级转型的努力和成果。每一个省,每一个地市,都在积极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也在努力让自己的产业变成更高端,更具持续性。
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当所有这些努力逐渐转化为成果,不仅会让当地的经济迈上一个新的台阶,也会大大推动整个国家的经济转型战略目标。
资源红利和人口红利是不可再生的,科技红利和产业红利才是未来我们参与国际竞争的最有力武器。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微信公众号(ID:null),作者:小枣君